反复种植失败,子宫内膜薄,如果只选一个药,多文献证实它是首选
发布于:2025/4/12
说起内膜问题,这是很多姐妹心里的痛,现在治疗子宫内膜的药物有很多,比如最常用到的是雌激素、生长激素、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维生素E、干细胞等等。
但是目前公认的效果比较好的有两个,一个是西地那非,也有说是hcg,另外一个就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下均用英文简写G-CSF。
目前多个文献证实,G-CSF可能是效果最好的选择,如果您是顽固性内膜薄,经历了反复种植失败,这篇您一定要看。
01、从四例顽固薄型内膜成功怀孕谈起
G-CSF治疗子宫内膜菲薄的研究始于2011年,主要评估薄型内膜患者经过标准治疗无效后,是否会对细胞因子治疗有反应。
所以,这是一个前瞻性研究,研究人员对结果也没有把握。
研究设在纽约市的两个独立的生殖中心,针对四名使用过雌激素与血管扩张剂(阿司匹林、西地那非等都属于血管扩张剂),仍然显示内膜非常不足。
治疗选择在移植前48小时进行,通过宫腔灌注300ug/ml的G-CSF后,成功将四名患者的子宫内膜扩张至至少7毫米(事实上这四名患者的内膜为7.3-10.22mm)的最小厚度。
因此所有四名患者都达到了试管移植的标准厚度,经过移植之后,四名患者均怀孕了,当然其中一名患者由于胚胎植入到子宫角,导致妊娠终止。
受到这个小型研究的鼓舞,这个团队又扩大了研究规模,这次研究对象扩展到了21人,这些人在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mm。
这些患者在之前用过雌二醇、西地那非、硝苯地平等传统治疗都失败了。
研究者于扳机日前6-12小时给予G-CSF宫腔灌注,如果患者在48小时内没有达到7mm,则在取卵后进行第二次宫腔灌注。
最后结果发现,18例患者在48小时内子宫内膜达到标准,其余3例在第二次宫腔灌注后,在胚胎移植当日也达到了7mm。
这次治疗观察到了19.1%的持续妊娠率,虽然看起来并不太高的样子,但是要考虑到这是一群极度预后不良的患者,所以这个持续妊娠率是非常合理的。
我们知道治疗内膜菲薄有很多种方法,最常见的是雌二醇,其次是改善血管扩张的药物,比如西地那非,还有一种就是免疫调节药物。
一般在医生的临床应用中,一般会先采用最基本的雌激素,如果效果不佳再考虑使用改善血管扩张药物,最后才是免疫调节药物。
有研究回顾和网络元分析使用文献搜索,结果截止到2024年1月的数据,比较了hcg、富含血小板血浆、G-CSF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在改善薄型内膜方面的数据。
结果发现,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排名顺序为hcg和G-CSF,其次是外周血单核细胞,最后是富含血小板血浆。
然而在改善植入率和活产率方面,G-CSF和富含血小板血浆的表现更加出色。
所以综合来看,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改善临床妊娠率方面G-CSF。
为什么G-CSF效果这么好,它是有哪些过人之处吗?跟着橄榄树生命看看下面的文献。
03、胚胎和子宫内膜交叉对话的中介
有研究发现,在卵泡液中可以检测到G-CSF,并且G-CSF可以作为卵母细胞质量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在上面的研究中,132个卵泡在低(<20 pg/ml)和高(>24 pg/ml)G-CSF水平胚胎之间的植入率上显示出显著差异。
低水平植入率仅为9%,而高水平的为44%,两者差距巨大。
在随后涉及83人的研究中,G-CSF水平较高的组的出生率明显高于G-CSF水平较低的组,较高组出生率为38%,较低组出生率仅为5%。
这告诉我们,卵泡液中的G-CSF水平是卵子质量的标志,优质的卵母细胞和胚胎是否对于内膜传达了一种接受的信号?
在胚胎着床中,子宫内膜对于劣质的胚胎是有淘汰机制的,但这种淘汰机制是通过哪些信号介导的一直没有研究清楚。
而针对顽固性薄型内膜宫腔灌注G-CSF又可以改善容受性。
于是,有研究提出,这意味着G-CSF在胚胎和子宫内膜之间进行了一种调控,让胚胎和内膜形成了对话。
也就是说,我们宫腔灌注G-CSF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给了内膜优质胚胎要来的信号,内膜接受到信号后改善了容受性,提高了内膜厚度。
04、集三种改善容受性药物优势于一身
为什么我的题目是如果只能选一种改善内膜的药物,推荐大家选择这种呢?
并不主要因为文献推荐比较多,而是从G-CSF的作用机制来看,它可以集所有改善容受性药物的优势于一身,为什么这么说呢,跟着橄榄树生命下看。
首先,它可以发挥调节雌激素的作用
我们知道,改善内膜厚度几乎所有医生的首选用药均为雌激素,但是为什么很多姐妹用药之后改善效果不佳呢?
有研究发现薄型子宫内膜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雌激素受体表达下调。
也就是说,雌二醇用药进去之后没有受体,根本无法发挥出它药物的本来作用。
上面研究通过构建着床失败小鼠模型,探讨G-CSF用药效果。
结果发现,G-CSF能够显著提高模型小鼠的血清及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水平,并使之接近正常对照组。
这个发现说明G-CSF可以改善雌激素抵抗,同时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
其次,它可以发挥促血管形成的作用
我们知道,对于薄型内膜我们常用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扩张血管,比如使用阿司匹林、西地那非和硝苯地平都是使用的这个功能,G-CSF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同样可以发挥这类作用。
小鼠研究发现,通过小鼠子宫内灌注G-CSF后,观察到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上调,同时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量以及血管数量也显著增加。
也就是说它发挥了西地那非类似的促进血管扩张的作用。
最后,它可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我们知道子宫内膜之所以能够接受胚胎是因为胚胎和内膜之间达到了免疫平衡,而这种平衡需要一个对话的中介,G-CSF发挥了这个作用,这我们在前文已经论述。
有研究验证了这个观点,研究者通过采集胚胎移植前的月经血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成功妊娠女性的经血中G-CSF水平较高。
这提示我们,G-CSF或可以作为无创检测的一种方法,可以检测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综上,也就是说,G-CSF这一个药物基本可以解决所有单一改善内膜厚度药物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来改善容受性,G-CSF是首选。
05、为什么文献上效果不一?
目前文献多数认为G-CSF在改善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什么有的研究发现没有发挥作用呢,剂量问题是关键。
单次给药剂量不足,首次研究使用的是宫腔灌注G-CSF300ug/ml,后续很多有效性研究也采用了这个剂量,同时也得到了积极的结果。
后续有研究使用了100ug/ml,但是均没有达到理想的子宫内膜厚度,更没有积极的妊娠效果,可能和药物没有达到有效治疗剂量有关。
另外,有研究对G-CSF的使用对象采用了自愿参与的原则,这可能导致参与治疗的薄型内膜患者子宫内膜条件相对较差。
目前来看,学界并没有对到底哪些人群才是G-CSF的精准受众人群还没有一致的说法,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已经走进了薄型内膜治疗的主流平台。
总之,未来可能会有更大量的关于G-CSF的相关研究,目前来看宫腔灌注引发的副作用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随着高龄生育的增加,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群需要药物的帮助才能抱娃,所以我们期待更精准的临床研究,为更好抱娃助力!
国外试管婴儿服务
更多国外试管攻略
预约来电
LOVE & FAMILY
让你实现做父母的梦想
圆梦热线: 4008-25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