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阿司匹林没保胎成功?可能你忽略了这一点!
发布于:2024/8/3
说到阿司匹林,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里的老大哥,与青霉素、安定并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
阿司匹林,这一被誉为“万能药”的经典药物,因其广泛的用途而深入人心。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阿司匹林身价上涨,其作用远远超过最初的解热镇痛。
目前在妇产科和辅助生殖领域,阿司匹林也是火的一塌糊涂,已然成为各大生殖中心的常用药物,说阿司匹林能助孕实在不是空话。
说到助孕,也有不少人疑惑:
“能镇痛解热我知道,为什么说它还有助孕功能呢? ”
其实是因为,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和促进胎盘循环。
话说在人体正常组织内驻扎两个小弟,一个叫前列腺素、一个叫血栓素A2,参与各种正常生理活动,一片岁月静好。
某天某种因素打破了这种平衡,两个小弟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开始聚众闹事,使人体内血管收缩、血液变得粘稠、产生炎症介质……导致早期着床失败、胎盘不完全侵入、血管发生延迟和产前惊厥等。
大哥阿司匹林一看事情不妙,立即阻断军粮,抑制环氧化酶COX1、COX2,镇压下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两个小弟,实现一统江山(即减少前列腺素及血栓素A2生成),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局部组织血液灌注。
其实阿司匹林这种作用与剂量大小相关。小剂量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和促进胎盘循环,大剂量则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
但在临床上,仍然有部分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还是会出现胚胎不着床或生化胎停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呢?
在不孕症治疗以外的领域,阿司匹林的效果受到BMI的影响,高BMI可能会损害阿司匹林的反应能力,并影响其对血栓形成的作用。
在不孕症领域是否也有类似的效应?阿司匹林是否起作用是否受到体重的影响,我们来看看最新的研究。
1、体重指数与阿司匹林的保胎效果
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有644人在子宫内膜准备期间服用了低剂量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一直到孕10周。
结果发现,按世卫组织BMI标准的患者进行分层时,仅在低BMI(<18.5公斤/平方米)的患者中发现与阿司匹林治疗相关的活产率显著增加。
通过相互作用分析,与低BMI的患者相比,正常BMI(OR比率:0.49,95%CI:0.29-0.81)和高BMI(OR比率:0.57,95%CI:0.27-1.2)的患者中阿司匹林和活产之间的联系较少。
也就是说,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在正常BMI和高BMI患者中,没有表现出对活产的益处。
这可能也解释了之前为什么很多研究认为阿司匹林对改善活产率作用不大,提示临床医疗工作者在给药的时候要考虑患者的BMI指数。
体重增加或肥胖已被列为可改变阿司匹林药效的长期因素。
肥胖可能会导致一些生理变化,包括身体成分、区域肝血流、血浆蛋白和/或组织成分、分布量、肾脏和肝清除率的变化,以及一些关键酶的活性在肥胖患者中也会增加。
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2、阿司匹林应“量体重裁衣”
阿司匹林到底在保胎中应该怎样根据体重制定药物剂量,目前没有相关的研究,但是在预防心脑血管血栓方面,已经有柳叶刀的重磅研究。
根据柳叶刀研究,阿司匹林的剂量依赖和体重指数、身高没有关系,而是需要根据体重来“量体裁衣”的,否则剂量相对于体重低则无效,相对于体重高则过量。
研究发现,每日服用75——100 mg的低剂量,只对体重低于70 kg的人能起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对于体重≥70 kg的80%的男性和近50%的女性却如水浇石。
不过,随着体重的增加,给予更高的治疗剂量是起效的。而且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要比单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更有效。
此外或许每日多次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助于纠正剂量“一刀切”的不恰当,比如25 mg 每日两次给予低体重患者,50-100 mg 每日两次给予大体重患者。
这虽然没告诉我们备孕保胎应该如何应用阿司匹林,但是提示我们阿司匹林具有体重效应,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不应该一刀切,应该根据患者体重来制定个性化的剂量。
总之,不管使用何种药物,都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用药观念。为了取得更好的保胎治疗效果,药物剂量还是应该个性化。
国外试管婴儿服务
LOVE & FAMILY
让你实现做父母的梦想
圆梦热线: 4008-25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