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母细胞形态学异常对试管婴儿有什么影响?
发布于:2024/6/11
正文开始之前,先来说结论:卵母细胞是成功生育的核心。
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过程中,胚胎的质量及发育潜能往往与卵母细胞的质量密切相关。
传统观念认为:有精子和卵子就能生孩子,但实际上很多卵子取出来发现是不能用的。
异常的卵子是不可能通过任何方法去改善,但它的外表和正常卵子看起来一模一样。
所以,卵母细胞质量评估也成为了辅助生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目前,光镜下观察卵母细胞形态是临床最常用的评估质量的方法。
普遍认为,形态良好的卵母细胞应该有完整的第一极体、合适的卵周间隙、颗粒均匀光滑的细胞质及厚度适中的透明带。
而卵母细胞形态学异常可分为胞质外异常及胞质内异常两部分,接下来跟着小橄榄一起往下一探究竟吧!
1、胞质外异常
第一极体
完整且形态规则的第一极体标志着细胞核充分成熟,是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的必要条件。
成熟的第一极体呈球形,与胞浆分离且边界清晰;未成熟的极体呈椭圆形或弯月形,其凹面紧贴于胞浆膜,且边界不清;破碎的极体呈不规则形,由大小不等的碎片组成。
透明带
透明带(ZP)是包裹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着床前胚胎外的多层糖蛋白结构,厚度约为15到20μm。
透明带由ZP1、ZP2、ZP3和ZP4四种糖蛋白构成,任何一种糖蛋白缺失都会导致其结构异常,进而影响卵母细胞和胚胎的发育。
在卵母细胞阶段, 透明带保护卵母细胞到达受精部位;在受精过程中,透明带保证了精卵结合时的特异性识别,促进顶体和皮质反应完成,阻止多精受精的发生;在胚胎植入前,透明带保证了胚胎的完整性,防止卵裂球分散。
目前透明带异常可分为:形状异常(椭圆形)、厚度异常、颜色加深、质地异常(胶冻样)、外层锯齿状或透明带缺失。
卵周间隙
卵周间隙指卵母细胞和透明带间的腔隙,极体位于卵周间隙内。
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过程中,经药物促排卵募集到的MII期卵母细胞,其细胞核可能正处在不同成熟阶段,卵周间隙的形态呈现差异。
卵周间隙随着卵母细胞的成熟而扩大,但卵周间隙过大,则表明卵母细胞胞质收缩严重,常提示卵母细胞质量差。
在某些情况下,在卵周间隙内可见到大量粗大颗粒,这些颗粒的出现可能与不合理的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有关,可能预示卵母细胞将退化。
2、胞质内异常
胞浆中央颗粒化
胞浆中央颗粒化是指卵母细胞中央部位的胞浆变黑、粗糙、局部颗粒增粗,与周围正常胞浆分界清楚。胞浆会出现颗粒化的机制尚不明确。
胞浆中央颗粒化是否对卵母细胞受精及后续发育产生影响,目前尚无统一意见。
滑面内质网
滑面内质网是指在电镜下观察到,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内的无核糖体附着的膜状结构,具有合成细胞内糖类、脂类及运输蛋白质的功能。
在试管婴儿技术中,大量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使机体内分泌紊乱,破坏了卵母细胞发育的同步化,使卵母细胞核及胞浆的成熟度不一致,可能导致滑面内质网的出现。
空泡
空泡是出现于卵母细胞胞浆内或胚胎内的数量不等、大小形态不一且充满液体的囊泡。做试管婴儿期间空卵泡是卵母细胞常见的胞质内异常形态表现。
空泡可能自发出现,也可能由高尔基体或滑面内质网融合而成。空泡可致纺锤体位置异常,并干扰细胞骨架的结构。
因此,含有空泡的卵母细胞受精率、着床率下降,流产率增加。且Enber等发现:当空泡直径≥14μm时,受精率显著降低,提示空泡的大小与卵母细胞能否受精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目前多数研究结果支持卵母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会影响卵子本身和所形成胚胎的质量及其发育潜能,最终影响妊娠率。
但也不用过于担心,毕竟异常的卵子是少数,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大多数圆圆润润,可可爱爱的正常卵子是多么努力才能成功受精。在此小橄榄也祝您好孕!
国外试管婴儿服务
LOVE & FAMILY
让你实现做父母的梦想
圆梦热线: 4008-257-611